对于大稿子而言,提纲本身就是一篇大“文章”,因为提纲里有学问。
- S* \. @2 M* y; B- E
这些年,我看到社会上越来越多人在练习养生“八段锦”,并且还注意到每套动作是前后连贯、上下相随、循序渐进的,如丝绵连绵不断,非常优美实用。 3 h0 U. A" l. R) z# d& Z$ R
我不禁问自己,写提纲能否也有这样一套动作?
8 b7 f3 d B4 d! \
答案是肯定的。笔者经过反复思考、推演、实践,我终于总结提炼了八个连环的动作,为便于记忆,我也叫它“八段锦”。
. W) c, U& H; ^! d
下面,我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用。 第 1 式 敲定主题“定调子”
" T2 R* J3 O+ U! s“调子”就是文章的主题,是写提纲的起手式。一篇文章的诞生,从确定“调子”开始。 1 y- B) Q9 \* i, S' e
“调子”如何来定?主要在主标题里定,常用方法有四种。 1.通过摆目标来定“调子” ' e# L2 B: s! e! [
把工作目标植入标题,描绘某种愿景,从而制造方向感。
5 T: H2 N& `7 K" C7 G- T& u比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报告在标题里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算是定了全文的“调子”,这个“调子”如同一座灯塔、一个标杆。 2.通过讲理念来定“调子” 0 ~, ? n4 {* x3 p: M
在主标题中提出抓工作的理念,让人一读标题就知道未来发展的思路是什么。
& ?1 F$ B+ O1 E, F4 @ W# ^! X M比如:《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一文,在标题里用“融合发展”“全媒体”理念为文章定了“调子”,如同给文章打了一针强心剂。 3.通过提要求来定“调子” ( d- ?! e S1 C5 _# c4 D9 T( `& j
就是把核心要求嵌在文章主题里,制造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 j) T! j" t. W S
( W K6 Y) j9 I3 y
比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海洋强国战略思想 努力在发展海洋经济上走在前列》一文,在标题里提出“在发展海洋经济上走在前列”的要求,也算定了“调子”。 4.通过列措施来定“调子” 将工作措施作为文章主题,实际上点出了文章的核心、重点,谋篇布局都围绕这个措施展开。
$ L0 _: T; @* y0 Z6 S0 ?; ?8 g
比如:《稳增长 调结构 促融合 奋力推进全省工业和信息化转型升级》一文,标题用三个短句表述转型升级内涵,“稳”“调”“融”三字为文章定下了工作基调,便于写作时踩准这几个点。 第 2 式 谋篇布局“搭架子”
- ?0 i8 b9 [+ W& z框架如同人体的骨架,是支持文章内容的载体。“调子”定下后,接着要搭建文章“四梁八柱”,把骨架立起来。
- _; J* E+ i# i0 [, @& D4 K
“架子”怎么搭?我觉得,应把握三点: 首先,选择最适宜的结构形式。 S3 a6 _3 r' ]+ L9 k
一篇好文章,必须具有好的结构,协调处理好各部分、各段落和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文稿的结构形式有很多种,常用结构有并列、递进、总分或多种结构混合,横式就是并列结构,纵式也叫递进结构。具体选那种,看写什么。 * d2 R7 Z2 ]8 f& o- Z
比如:笔者为领导起草过的一篇纪委全会上的讲话,结构分了三部分:
, u$ F5 v; J/ t1 R2 F1.强化教育的引导力,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2.强化监督的制衡力,规范权力的运行 3.强化惩治的震慑力,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7 [: L1 i. Q0 J2 i' i% w
从逻辑上讲,纪检工作都是教育在先,然后才是监督,只有这两关都失守了,最后才会用到惩治的手段,这三者是有前后逻辑关系的,所以,这里选择的是递进结构。 其次,结构方式符合文种特定范式。 - V, t) ~' i# Y( M
可以说,在党政机关公文中,每个文种都有特定的框架结构,都有不一样的思考逻辑,所以在写提纲,尤其是敲定一级标题时,要注意考虑这种差异性,尽量使提纲符合该文种所具有的结构范式。 % \) {) T! E2 i- Z
就拿总结性文稿来说,一般写工作进展、存在问题和下步打算;部署性文稿一般写是什么、为什么、干什么、怎么干;民主生活会发言稿一般写问题、原因和措施。 . m' i7 n- X! X- G8 h$ `
这几种文章在构思时差异性就很大,一定要“因文制宜”。 最后,所有子标题应观照全文主题。 % M. i% Y9 T7 b' n% J" R# s
所谓观照,说白了,就是提纲里的子标题要呼应主标题,围绕主标题展开,并为主标题服务。
3 _ a s& _5 x$ a
比如:写年度经济运行的文稿,可以围绕“经济运行”这个主题,分解出三个一级标题来:
" z+ D2 ]9 {5 K; K {4 P
一是全年工作怎么看? 二是当前形势怎么判? 三是来年工作怎么干?
9 g/ h, P6 [/ i% c
这三个子标题都呼应了“经济运行”这个主题,并为主题服务,我们可以说这些标题是有“向心力”的,“架子”是稳当的。 第 3 式 细化思路“填肚子”
. N9 d( G, N( w6 V0 d1 D
6 F- v2 \- j$ E2 ` x& ]- F 敲定了框架只是确定了大的格局,具体的观点还得继续雕刻。所谓“填肚子”,说白了就是在一级标下面继续划分段落、层次,形成下一级的标题,最后落到一条条的观点上。 $ f0 ~% y+ Y3 C$ L2 g! [' @) p
据笔者经验,细分标题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标题的内涵应渐次降低。
* }5 ~3 D: [" u) D按我的看法,一个好的提纲,从主标题开始,一直到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乃至三级标题,其内涵应该是逐步缩小的,层级是渐次降低的。 8 Y/ y0 S8 z: `0 v# v* C# M+ b
这就像一棵树,主干最粗壮,主枝稍细一些,到分枝就更细了,这样的标题才能给人步步深入之感。 第二,标题的层级不宜过多。 3 R" ?6 A' h. _1 [6 i2 \
具体写到多少层为宜?其实没个明确的说法。依笔者之见,主张列三级标题就行了,因为任何人的构思都是很难一步到位的,只要勾勒一个大体出来就可以了。 & Q# S& }+ e5 e. y
如果你想把层次分得太多,会有很多问题,暂且不说文章体系过于庞大,就是逻辑关系的协调,都是很难的,搞不好就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带来逻辑的烦恼。 第三,每个标题下面的体量应匀称。
0 e: P* ~- W5 F( _, d2 k; o
有一定水准的文章,应该符合美学原理。文章的美,从写提纲时就要体现出来。 怎么体现?其实不复杂,人都喜欢匀称和平衡之美,所以提纲在同一个层级上的观点数量、字数多少多少得讲求匀称美、平衡美,每个部分和层次之间能做到大体相近,就尽量做到;不能做到,也不宜相差太多,否则会给人失衡的感觉。 ' M& ~ Z/ E' h
当然,必须说明的是,任何一篇文章的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体量多少要依内容而定,不可一概而论、片面理解匀称这句话,不能为了追求匀称而“削足适履”。 第 4 式 理顺逻辑“梳辫子”
逻辑是结构的灵魂。 4 g9 p$ h/ F% a" c6 c# |2 }
标题之间一定要有合理的逻辑关系,正如建筑设计阶段,离不开结构工程师的结构设计,让结构之间受力合理,符合力学规律。
1 b2 ~9 g: O7 [: @5 V
国际著名咨询机构麦肯锡有个著名方法叫“金字塔原理”,基本原则是:“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公文的提纲也因遵循这个原理。 . g0 k- V( v, d f- K
所以把标题做细后,接下来要像女士每天梳头发一样,好好地把思路理一理,所谓顺利成章就是这个道理,就是分清各级间的逻辑关系,不能让它们“纠结”在一起。8 K5 T, H& }! Z" x( q
% F( U9 ?! u, K2 `. ]
如何梳理?请注意三点: 1.同一层级标题前后要有序。 * q4 p# }! O! a
这个秩序不外乎就是按照时空顺序来铺排观点。 " y4 R! i1 b) A( x9 o
比如:笔者2017年起草的领导《在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文分三个部分,标题是: 一是砥砺前行,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成效明显。 二是认清形势,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任重道远。 三是稳中求进,全力以赴打好工业经济攻坚战。
( W7 ?( i* _4 b0 ]2 e, N6 o
从结构上看,第一部分先总结上年成绩,接着分析当前形势,最后一部分安排今后任务,以时间为序铺排内容,脉络很通畅,体现的是时间的先后逻辑。 2.同一层级标题归类要合理。
1 @- u9 J4 a7 |9 H6 h) O' v
说具体点,就是划分的标准要一致,用一个标准来切割,让同一个标题下面的子标题在同一个范畴内。
" ]" l& ~ |# G
打个比方说,一个苹果篮里,装红苹果可以,装绿苹果也可以,若是装了桃子或梨,就不是苹果篮了。
/ y1 G( E# u6 q
再比如,提纲里的某个标题是讲“创新”的,你会怎么归类呢?一般说,可以按创新对象来分,细化为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等。 6 F% I9 f0 U( `8 K4 |" [
如果在这几个创新的后面增加“原始创新”,那逻辑上就有问题了,因为原始创新是按渠道划分的,不是按创新对象划分,属于不同的标准,不能与技术创新等相提并论。 3.所有标题要形成一个完整体系。
. x, Y( w7 ]6 P" P. W
上面提到的麦肯锡写作文案的方法里,还有个划分标题的原则叫做“MECE法则”,中文意思是“不重不漏”。所谓“不重”,讲的是同一层级的标题划分边界要清楚,不能有交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谓“不漏”,讲的是对一个主题进行划分时,做到穷尽,确保完整。 4 L+ `7 j) u- M: B
所以,同一个层级的标题相互之间,概念要完整、边界要清楚,不能交叉、遗漏,也不能顾此失彼。 : g. `, _; ?7 h- a; l/ v* Y
比如,起草一篇以“党的纪律”为主题的文稿,从理论上,要按《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六大纪律”来写,从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开始写起,一直写到生活纪律,遗漏了哪一条,体系上都不完整。 第 5 式 打磨标题“美面子”
. Z0 d: q# R' ^- ?/ P' t+ V
从本质上讲,文章的写作提纲是标题的集合体,各个层级的标题综合交错,就形成了文章的框架。 6 |0 E" _* D1 Z
如果说提纲就是框架的外衣的话,那标题就是这件外衣的面料。 ( Q4 c9 l: J8 U1 m1 a+ s0 G, ?% T, O
如何让这块面料显得光鲜靓丽、光彩夺目呢?笔者以为,构建完标题体系后,有必要把标题“美容”一下,提升其“颜值”,“美容”的方法有四条: 1.准确
5 L( g. m" {/ _9 G1 w- Z/ U
准确表情达意是标题的第一功能,因此,好标题要点得准,直瞄靶心、一语中的。
( ?1 W& l4 }( ^( {/ Y譬如,一篇名为《2019年广德县政府工作报告》总结时用了六个标题: $ u( Z( I7 p4 Y
一年来,我们冲刺全国百强,再现“广德速度”; 一年来,我们聚焦全国文明,擦靓“广德容颜”; 一年来,我们坚守生态红线,大美“广德河山”; 一年来,我们坚定项目为王,强健“广德体魄”; 一年来,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叫响“广德名片”; 一年来,我们致力民生改善,抒发“广德情怀”。 5 ~( I5 u$ K' W
报告的一级标题里连续用“速度”“容颜”“河山”“体魄”“名片”“情怀”六个词,形象描述了工作成效,并且从正文来看,这几个词无疑是准确的。 2.凝练
/ I8 |* O% N5 j1 I$ C人们常说,浓缩的都是精华。标题就是从内容里析出的结晶体,言简意赅是它的特征。
) _ G( h' R# C
好的标题“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陆机《文赋》),哪怕就是几个字就能概括大意、点出主旨。 . f$ }7 B6 j( d8 B/ T& J/ ?
譬如,江西省领导《在南昌大学形势与政策报告会上的讲话》讲到“江西是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好地方”时,用了四个标题: & d7 j. R5 D9 _$ V. X' _' d
江西的颜值高 江西的底蕴深 江西的基因红 江西的禀赋好 4 j) e$ ^8 z& _# |$ a ?- J" x2 _' [
这四个标题语言简洁凝练、准确,高度浓缩了江西的四大特色,读起来朗朗上口,津津有味,可以称得上好标题。 ( }: m5 K) Z6 {! @" \9 g8 A" j5 C8 b }
3.传神 - r: |) Y% ]2 ~
俗话说,“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 标题如同材夜思的眼睛,传神而动人。好标题叫得响,记得住,一目传神。
6 ?# Z2 d: X; h2 V5 R# w9 L
在上例中,讲到“江西的颜值高”时,用了三个标题:
& n" E0 ? ?2 U5 T江西的山是“绿”的 江西的水是“清”的 江西的空气是“甜”的。
) p; B' N0 l$ _) O$ V7 u
这三个标题分别用了“绿”“清”“甜”三个字,营造了三种意境,生动传神,趣味无穷,充满画面感,带给读者奇妙的感官体验和审美情趣。
2 v. x& v L; q" S* C4.美观
/ u7 ^/ o1 Q, w I
文章的思想美有时要通过形态美表现出来,文章的形态美就是标题的形式美。
) M1 d7 Y7 [1 B. Z/ b0 ~
一篇高“颜值”的文章,在标题上要尽量做到整齐匀称,无论在句式还是在字数上,都尽量做到和谐顺畅,讲究布局上的美感,不能长短不一,参差不齐。 " j% ~" p, ]8 P0 ^7 a/ V' [, a
比如,某领导在全省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在谈到“对民营经济怎么看”,用了三个标题: 5 g/ K! L4 [: D( m& C9 c
看过去,民营经济成就卓著 看现在,民营经济机遇难得 看将来,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 E7 i1 U* U/ a; _
三个标题句式结构相同,对仗工整、形式美观,给人以美的享受。 第 6 式 管理素材“摆棋子” 在战争中,任何一场大型的战役,都离不开作战方案,作战方案的核心又是调兵遣将,根据兵力情况,进行科学部署。 ; Y- }6 s% L2 H2 C) q/ n K
提纲就是写作这场战争的作战方案,写作者同样要做好调兵遣将的工作——素材的管理。具体说,有三个环节。 首先,摸清材料的“家底”。 ' ]8 S+ Q; s! Q4 @: ?. H
一个有操作性的提纲,不仅要围绕战略目标解决“应该怎么写”,还要结合手中的素材情况解决“可以这么写”,因为你得看菜吃饭,量力而行。 . G; X" A' ^+ c# _& J
如果你的提纲列的很大,“战线”铺的太长,“兵力”不够也是枉然,最后还得放弃一些阵地,集中优势兵力打有把握的仗。 $ w7 z2 I! G. V* W; U" H
所以提纲确定下来后,要花时间摸摸家底,看看手中到底有多少“兵”可供调遣?还需要补充哪些?对于实在无法补充的,有必要思考构思是不是有问题,并作出适当的调整。 其次,分析每个素材的“特长”。 : r- @. b0 B$ D. n# [! b
对于手中的素材,不仅要知道量的多少,还要看质的优劣。
7 V9 Q# [8 [5 d6 V3 X7 q( m
有时候,看似掌握了一大堆材料,但真正用的时候,又派不上用场,只能干瞪眼。
" I9 K- J, h0 x& h
最保险的方法是,边写提纲,边对素材进行“体检”“政审”和“考核”,检查材料的真实性、典型性、新颖性、实用性,分析材料有什么特点,能不能用?
7 M" K7 W$ o8 a
如果不能用,还得思考从哪些渠道补充。对现有的材料,必要时还得进行初加工,让他们“招之能来,来之能战”。 最后,进行初步的“排兵布阵”。 ) y3 r# L2 D) v
对士兵的情况了如指掌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排兵布阵了。
3 W% ?: Y3 o2 k: e9 E$ v' q
具体说来,就是在提纲的相应标题部分,详细标出这里用哪些类型的材料,这些材料名称叫什么?再细致一点的,还要考虑材料的运用角度。
8 ~3 L5 z* [, e7 t- \( n
这就像军事家在战前把军队部署到不同的战线上一般,考虑得越深入细致,越有打赢仗的可能。 . I5 G% i! K' h8 A
第 7 式 围绕实用“开方子” 5 U6 {" K( {! ?+ J: B1 k
( J1 H8 m, r3 o% |必须在这里强调,提纲不是拿来看的,而是拿来用的。 - A1 l9 b3 \4 z( n
尤其对政府工作报告这样的大稿子而言,还要写到工作方案这样的深度。
9 [$ m+ L( g( v; J: D7 b
所谓“开方子”,就是在提纲里明确每个部分的写作要求、技术标准和责任分工等,增强提纲的可操作性。 % T5 N$ W4 P- g5 P* ~5 K* m
能用、管用、好用的提纲,必须摸清素材的基础上,做到“三明确”。 1.明确技术参数
) V: D2 u+ z0 o5 J* m
通常,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都会在文本里提出明确的技术控制指标参数,对城市的建设的有关环节进行定位、定性、定量和定界,以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 m( N% ?7 ^' c1 l1 j5 E5 ^
一般说来,在写政府工作报告等大型文稿的提纲时,很有必要明确技术要求,如字数、关键数据、核心观点、表述方法、支撑素材、语言风格等,并且这种提纲最好地写到“施工方案”的深度,要让人拿到提纲就可“按图施工”,否则作为统稿的人后期会很痛苦。6 @1 H* W: }3 D8 F2 N3 B }- ~
2.明确写作责任
! s1 s6 Q7 j N$ ^ g6 P7 h
一般说来,但凡大型文稿,如党代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通常都是群体智慧的结晶,是团队创作,绝不是单打独斗,由个别人就可以包揽的。
- W. b7 i8 \+ Q Q. K4 e+ z这种团队,参与的人很多,少则三五人,多则数十人,有的还会分为若干个小组。这样的情况下,笔者建议最好在提纲里把责任明确了,比如谁写第一部分?谁写第二部分?让人一目了然,否则在分头写作时,很容易跑偏了。 3.明确完成时限 ( u' P' l' _; R
但凡涉及分工,就有个时限的问题。
* e' Q+ Z0 `" y3 f
从管理学的角度考虑,只有时限明确了,各个组的节奏才能协调一致,统稿的人也才能在规定的时间把稿子统出来。 ; E& F! l5 s+ F' }7 k& n
所以,写大型报告的提纲,有必要明确完成时限,实行挂图作战、结果倒逼,这是目标管理法在写作中的应用,可保持团队成员步调的一致性,提高效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第 8 式 结合需要“变样子” & o- `7 Q. G$ Q7 ]% ]2 D3 m/ ?) g
德国军事家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一书中提出:“战争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领域,军事行动所根据的因素总有四分之三隐藏在迷雾之中,迷雾带来的不确定性或大或小。” ) \# b) W9 H' O, B( \
其实,公文写作也是一个逐步拨开“战争迷雾”的过程,前期的写作提纲很难毕其功于一役,把所有的问题都思考得清清楚楚,天衣无缝,往往要在写作中不断调整,反复进行“设计变更”,最后才敲定下来,因为构思总有考虑不周的时候。 $ v! p/ ^/ w* M1 e) c- t% R9 O
问题是,怎么个变法?我体会,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修枝 8 _: j' x. ^# h; x2 g# _) P8 D) ~
我有这样的体验,有时候,提纲中的某些部分在构思时,想的比较透彻,文思如泉涌,一口气列出了若干条,但写作时若都一一写完,可能会造成结构失调,多的太多,少的又太少,畸轻畸重,看起来很不美观协调。
! U, z0 d# J, `+ ~1 r# m3 X
怎么办?不妨进行适当删减,大胆地把那些支撑性、关联性不够的条目砍掉,也可归并掉那些内涵相近的条目,这是把观点数量减下来最有效的方法。 2.嫁接 ' S, n$ y6 U5 _/ |
与修枝相反的情况是,有时候,提纲中的某部分会暂时由于思维短路,存在拓展不开的情况,观点偏少、过于单薄、撑不起来。
! C1 O* i% f. k
怎么办?笔者建议,一旦遇到这种情况,不妨回到思考的原点,从概念出发,大胆地拓展一下内涵和外延,尽量从更多的向度来思考,目的是增加几条对上级标题有支撑性的条目,就像树木的嫁接一样,通过嫁接让提纲结构更加丰满,让观点更为充实。
, E$ t. F. O; ], F
3.分蘖 * `. z4 Y! f- ]! {8 r
不仅是自然界中的植物能够分蘖,人的思想观点也可以分蘖,思想观点的分蘖,就是指从原来设计的一个观点中再横向分出几个观点来。 # V+ U% w1 ]' z' D. P
有时候,由于考虑不周,同一层级的标题中,有的概念内涵太大,高于同层级,如果照此写下去,结构又会失调。
6 r! Y. j7 |$ o3 d- S, f
怎么办?不妨把这个大概念分解为几个能与同层标题平行的层次来写,如同植物的分蘖一样。
$ R6 b. a* X3 h- s, e
比如,标题里有“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这个二级标题,与同级标题相比,写出来体量会超重,所以不妨把它分蘖为“做强传统产业”和“发展新兴产业”两个标题。 2 Q9 m6 X" T4 u/ f
4.变脸 $ R0 o: C4 k1 j* x2 V
有时候,写着写着,你会发现原来设计的某个标题,呕心沥血反复尝试,最终走入了思维的“死胡同”,实在没法继续写下去了。 # S# J! @. F& r
怎么办?也不能钻牛角尖,不妨“变变脸”,回头审视其合理性,比如调整一下切入的角度,或者重新确立其表达重点。 " x7 }4 a# N7 f1 `: g
别小看这一招,有时候一个字的调整,都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获得新的启发。
, X' K: l/ }$ G' r
最后,说明一点,以上只是写提纲的八个基本套路,不代表所有提纲都要这样走八个步骤,不同“量级”的文稿,在具体写作中可能会有差异,有的会少两个步骤,有的反而会多几个步骤,希望大家灵活把握,练就过硬的写作基本功。
$ |& N! ]1 H+ k6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