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s- F% U) p& A+ q' `2 D
) e! b5 R: a9 ~ " M% n3 r/ K% s" N2 k/ b
5 ~: g% Z! m6 a" w# i
6 P$ r$ e. o9 x! g3 i9 P个人从事文字工作多年,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了“四四二”文字工作法则,即花40%的时间多看、广积累,花40%的时间多思、勤总结,花20%的时间多写、善实践,做到合理分配精力、稳步提升能力。
: i2 ]9 ]( Q# K( |/ j! G& g. v! A* i$ h* j3 a
笔者认为,“四四二”法则类似于我们学生时代的读书学习。第一步,“多看广积累”,就如同是把薄薄的一本教材读“厚”,全面掌握教材中每个知识点的内涵外延、应用题型、出题角度等。第二步,“多思勤总结”,就如同把教材读“薄”,即系统总结梳理众多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把握其核心知识点,找准其基本应用规律,也就是把各知识点有序地串成一张图,把一本教材的所有知识点用一张纸来体现。第三步,“多写善实践”,就是在全面掌握知识点、系统梳理知识点之间规律的基础上,从容应对考试,成功夺取佳绩。我们从事文字工作,是我们人生的又一次赶考,需要经历“多看广积累——多思勤总结——多写善实践”三个环节。 $ f: U1 g2 A7 C! a+ r+ n
- y( i4 ~, [) I3 Q7 V# z; x一、用40%的时间多看、广积累 : o4 M. H5 _5 W* }
/ q; h( |% A6 I; h5 l9 z! g主要弄清三个方面的问题,即看什么、怎么看、看后怎么办。 % o& Q# K$ }0 [" L5 P5 q( W3 n
$ t# |3 Y* `& g8 Y8 R
在“看什么”方面,建议做到五看:一是看理论。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等,推荐阅读《求是》杂志、《人民日报》理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选集》(1-4卷)、李瑞环的《学哲学用哲学》《看法与说法》《辩证法随谈》《务实求理》、于惠棠的《辩证思维逻辑学》、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列宁的《谈谈辩证法问题》。其中,《毛泽东选集》(1-4卷)是最佳的理论学习著作,《求是》杂志和《人民日报》理论版是学习最新理论成果的最佳渠道。在理论学习中,最好的方法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最需要的就是精心、细心、耐心。沉入到理论学习中,学会站在理论的角度来分析问题,适当引用最新理论观点,能够明显提高文稿的高度、深度和厚度。二是看政策。即广泛学习、系统收集与业务工作相关的各项方针政策、精神要求等,主要指上级制定出台的各项法规和文件、召开各类会议的讲话材料、上级部门领导发表的署名文章、新闻媒体解读政策方针的新闻报道等。在政策学习中,最好的方法就是比对学习,即将现有的政策文件与原有的政策文件进行比对,把握其变化之处,从中掌握政策文件的根本要求。只有精准把握政策,才能在文稿写作时顺势而为,体现文稿的准度、新度。三是看举措。通俗地讲,就是业务工作的进展,包括外地的经验做法、本地的工作动态、基层的实践案例等,如好的举措、好的载体、好的机制以及数据等等。广泛了解各方面的业务工作举措,并及时、恰当地运用到文稿中,就能提升文稿的厚实度。四是看范文。主要指那些既把工作阐述透彻、明晰又在写作技巧上角度新颖、风格鲜明、观点深刻、架构巧妙、力量或情感饱满的文章。推荐阅读《人民日报》《求是》《学习与研究》《党建研究》等权威报刊、简报、内参上的文章,推荐阅读中央领导人在各地视察指导工作时的讲话稿以及省级以上重要会议的领导讲话稿,这些文稿都是最好的范文。广泛深入学习范文,能从中吸收营养、精华,不仅能少走弯路,而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够站得更稳、看得更远、飞得更高。五是看“杂文”。这个“杂文”,主要指内容为业务工作、写作技巧以外的其他文章,如经济、哲学、文学、法律、历史、地理等方面。从其他工作领域的广泛学习涉猎中,不断丰富知识储备、开阔视野,并从其他工作的理念、思路、方法、机制等方面受到启发,嫁接、移植到业务工作中。比如,扶贫工作的精准理念,就可移植到组织工作等其他工作中。在看“杂文”方面,首先,要看经济,经济是第一要务,是中心大局工作,要提高业务工作与中心大局的融合度、契合度,必须要学习经济,了解上级及本级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等,以便在文稿写作中能够做到围绕中心、紧贴大局。其次,要看评论,既要看业务工作领域的评论,也要看其他领域的评论,特别是时政评论和社会热点评论,从中学习领会别人看问题的角度、提炼表达观点的维度等实际技巧。
7 P7 ?! _- P( e p# B
% j: u3 S# V* b在“怎么看”方面,建议采用以下三种方式:一是定期看,常看常积。给自己拟定一个具体的学习计划,有序、有计划地去阅读、学习、积累。如规定每天上班后的前半个小时,用来浏览业务工作相关的报刊网站,学政策、学业务举措。二是留心看,边看边记。留心平常看到的好素材、好文稿,及时摘抄下来、记录下来。留心头脑中闪现的灵感,及时转为文字。留心领导常关注的事、常强调的观点、常用的工作方法等,及时总结梳理,以研透领导思维、风格和艺术,进而在文稿写作中精准快速把握领导意图、模拟领导站位、对接领导思路,写出领导满意的好文稿。三是用心看,边看边思。无心之看,不如不看。从事文字工作,文稿任务重,能够用来学习充电的时间并不多。所以学习阅读一定要提高效率,每学习阅读一篇文章,就要从中受到一些启发、领会一些技巧、实现一定提高。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一定要细加琢磨,琢磨其高超巧妙之处、琢磨其未尽人意之处,做到看有所思、思有所获。
; V1 s3 O, W l5 S0 ^% v$ j2 g; v- [2 w! R
在“看后怎么办”方面,主要是两个字:积累。首先,要通过多种载体积累,如剪贴本、摘抄本、笔记本、建立电子素材库、制成合订本等等。其次,要注重分类积累、有序积累,以便于查找借鉴。 & }% O& ]9 R5 u$ \' l. z
' j- i, [* f' f6 q. F二、用40%的时间多思、勤总结
" F9 K/ H* y" C" ^3 @
& M, {5 o' c! f! z Y B! `从事文字工作,关键在于规律总结,必须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在思考、研究、总结工作规律和写作规律上。一般来说,有以下三种总结的方式:
: x' K& B3 J/ k7 C- c; e( J+ d- S6 j2 l0 v% z
一是临时总结。比如,完成了一篇文稿,要及时进行总结。如果该文稿进行了多番修改,要总结每一次修改的原因,总结每一稿的优点和不足。又比如,当同一个问题二次出现甚至多次出现时,要及时总结其规律。还比如,当同一项工作出现相反的结果和效应时,要加以总结。还比如,给报刊的投稿,中稿的时候要总结中稿原因,未中稿的时候要总结失败原因。
' F# ?9 P$ h) S& l
1 f( e+ b7 g' z* m$ ?8 P t二是定期总结。比如,每月给自己定几个主题,在限定的时间内对限定主题相关的内容进行系统总结,以求把握规律。当然这个主题可以是业务工作层面,也可以是纯写作技巧层面的。举个例子,要在下个月集中研究总结主持词的写作技巧、会议精神贯彻传达提纲的写作技巧等,或者研究落实基层党建责任制、人才工作存在问题、干部培训的载体方式等。 5 @) Z" |8 l1 ?, d, m) T; i# o3 r2 g
. B9 Q; p6 _: O. R7 g: D
三是有针对性总结。即根据业务工作需要或文稿写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去研究规律、总结技巧。比如,经常撰写党建宣传文稿的,就要花时间琢磨党报党刊、相关简报内参采用稿件的规律,包括其对文稿风格、篇幅、主题、内容等方面的要求,进而做到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去撰写宣传文稿,提高文稿的刊登率。又比如,在办公室系统负责信息工作的同志,就要专门总结研究信息的具体写作技巧、信息的来源、上级部门采用信息的规律等,从而提高信息文稿的采用率。
% @- h a/ v/ d$ l( q I
: \: o" I# ?. G% A" y" x不论是哪一种总结的方式,主要目的都在于系统、精准把握工作和写作的规律,掌握其不变的定律,从而以不变应万变;主要途径是建立体系树和思维导图,以一定的形式来反映工作规律和写作规律。 ( W6 |6 H0 H. a" K
`* M3 N2 `/ A
三、用20%的时间多写、善实践
7 U9 j6 P! Q, m- x; P
' C# G5 _7 J% p# A;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