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0 \$ {+ N" }/ j6 K$ G 一、起草月报≠累加周报。月是周的累加,而月报绝对不是周报的累加。相对周报那种一事一报,时间、地点、人物流水账式的记述,月报需要对本月大项工作进行全面回顾梳理,择其梗概、精要而述之。这就要求月报要在基本工作情况的基础上做大量的评估、提炼和归纳,如果说周报是水,那么月报就是酒,有一定浓度的酒。比如,今年2月份组织处做了迎接省军区领导到部队进行随军家属安置情况调研的工作;干部处做了迎接上级机关到部队宣讲新的随军家属安置政策的工作;秘群处陪同首长走访了驻地政府,协调落实年度随军家属安置指标工作。写月报的时候就需要用“贯彻落实新的家属安置政策”这项内容把以上三项工作串起来讲,才能避免凌乱繁琐。 8 G h/ G8 D' n% K! W7 v z u2 o* m- W& a, [ o 二、没有通知≠拖延准备。由于部队工作每个月召开月办公会的时间都是不固定的,需要等待临时通知,但是如果等到通知确定了开会时间再去准备,那就非常被动了。一方面月报从收集情况、起草完善、呈阅签批本身需要一个过程;另一方面开会前日程安排很满,并没有太多时间能够腾出来专心写月报。根据笔者经验,每月20日完成资料收集,形成初稿比较稳妥,无论何时突然来通知,都能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B2 ^6 J# u7 X# C- h5 Q
- d+ S. `/ E9 _/ a0 Z4 T三、没有详报≠不太重要。一般说来,在月报中重要的大项工作需要重点讲、展开讲,甚至不惜浓墨重彩讲,但由于提供素材的同志认为不重要无须说、情况没掌握说不到、事情还没定说不清等等原因,而忽略一些重要事项,而这其中常常隐藏着可能是影响重大或首长高度关注的事件,所以月报起草者需要对本月本部门的工作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对哪些是重点做到心中有数,依靠素材而不尽信素材。比如上个月宣传处报了一项工作是接待报社记者到杨业功纪念馆采访,写得比较简略。但部队首长在一次会议上专门强调过此事,所以在起草月报的时候我专门询问了承办此项工作的同志,还查阅了有关呈批件,在月报中反应了上级集中宣传杨业功纪念馆的有关安排和最新进展,后来首长对这份月报非常满意。 1 L5 A" ?- j5 {. ^ ) s) T! E8 c- U9 ?! a' N- S: N四、不能漏项≠事无巨细。一个月可以发生很多事情,很多承办工作的同志在提供素材的时候也会如数家珍、和盘托出,如果因为担心漏项而逐条罗列,势必造成重点冲淡、篇幅“爆表”。因此要善于合并同类项,发现接续发生的工作、跨业务口工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将纷杂的工作适当组合,形成条例,多用短语、词组甚至单词、单字概括一项工作,简洁其表达,丰富其内涵。 6 ?5 `5 o9 U! I# D 6 m A% M0 f! s/ [ V( J ; E; ^1 @8 H; w/ 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