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宣告、公布或布置的意思。! a" N' N0 E3 M8 A( p& j- A; ~6 { b
【颁布】颁发。多用于法律、法令和行政法规的公布用语。例:从1949年建国开始到1957年7月止,由中央国家机关颁布的法律、法令、条例、规章等法律、法规共有4018件。
7 ^) T: k8 H; J. b8 {【宣布】公开发布,多用于命令、令、法规及政策性文件的公布用语。例:《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已于2004年4月29日通过新华社向全国进行宣布。
+ H9 F: {% _3 Z【发布】公开宣布。侧重于法规、指示、通知文件的发布用语。例:2004年8月24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5 z, {2 P) q8 o3 U4 L; l
【公布】公开发布、宣布。多用于公布法律、法令和行政法规的一种程式性用语。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已……通过,现予公布……1 [9 q" B T4 A7 z+ @( Z
【此布】在这里宣布。多用于布告的结尾用语,按照习惯,另起一行,空两格,使用与发布机关名称字号相同的大号字,以示醒目。
% Z( V R2 [5 t9 J; ]5 l. b【布置】对一些工作、活动作出具体安排。例:关于“两气东送”管线的安全维护工作已经做了布置。使用“布置”要注意与“部署”的区别,前者多用于具体事宜,后者侧重于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安排。例:关于我省经济振兴工作,已按国家东北振兴本地经济的战略部署做了具体布置。5 v* O7 }0 ]4 |, |- }" r+ j2 [
【对】主要用以表明对象、范围。例:对因上当受骗而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单位,必须追究其领导者的责任。0 u, J! z, H7 Z% s2 A! b
【对于】表明对象或事物的关系。例:各级政法部门,对于那些重大投机诈骗分子,一定要依法从严从重惩处。$ f/ n2 ]6 b, `( N* q/ X
【对照】对比参照。例:关于你库防火设施建设的验收标准,可与我老秘网市第一石油库的验收标准相对照,不必另行制定。8 T0 c' O4 \& L( y2 T1 G+ `
【对待】以某种态度对人待事。例:秘书人员是机关的“门面”,一言一行与机关的整体声誉都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对待来访客人一定要态度热情,切不可出现“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四难”现象。
7 E6 R% u$ ^" E$ r' r5 {5 A4 i; J【必】必须;必要。
' C2 ]. _9 K( ^: n2 x【必须】表示事实上、道理上的必要,带有命令语气,一般用于下行文所讲主张、所提要求部分。例:“各级党委、政府和政法部门,对经济投机诈骗犯罪活动必须引起高度注意。”* e* h$ N' a8 c) O) \9 i% h% x
【必需】一定要有的,不可少的。例:组织现岗的文书工作人员系统学习公文处理知识是加强文书队伍建设所必需的。在使用指令性语气时,应用“必须”而不要用“必需”。
5 H% [( t) m2 ]4 _ e【必要】不可缺少,非这样不行。例:在我们干部队伍中大力提倡批评与自我评批是十分必要的。
; I4 o, m& ~- l8 A% ?【此】“就这……”的意思。如“就这些内容”,“就在这里”、“就在这个时刻”等。
8 T' H7 e/ m/ k* s; j2 h【此令】就这样的内容,并与此时、此地向受令对象发布命令(令)。一般用于命令(令)的末尾,属结尾用语。+ C( N, d# d: M! g
【此致】在这里表示。多用于一般公务信函正文的末尾,其后另起一行接写“敬礼”,表示尊敬。) j) F4 T/ o8 T0 O; d8 A1 e" Z
【对此】对于这个(问题、事情)。例:要警惕“糖衣炮弹”对我们一些同志的袭击,对此切不可掉以轻心。
& [9 ^2 B ]- t7 C- j( i【就此】就在此地或此时;就着这个问题或这件事。例:目前朝鲜与韩、美之间在谈判建立半岛和平机制的方式和参加范围的问题上存在分歧,我们希望通过协商就此达成共识。
. e0 V( V9 }" N0 l4 @5 X7 O N( C【此复】就这些内容作出回复。一般用于批复和复函的结尾。例:“你乡于7月20日报来《关于增加抗灾救济费的请示》悉。经研究,同意增拨你乡抗灾救济费x万元,由县机动财力中拨付,并已通知财政局。希你乡速将指标按受灾面积分配给各村,并抄送县民政局备案。此复。”
& |, c0 H9 _. U U【专此】“专门在这里”的意思。多用于报告的末尾。例:专此报告。: m$ B& _$ e1 z
【发】表示“发出”、“表达”等意思。
+ c$ g% u. w: D; k; i【发表】①公开表达、宣布,对象多指意见、谈话、声明等。例:与会同志充分发表了意见,补充、修改了提交会议讨论的文件。②在报刊上登出。对象多指文章和其他作品。例: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可以使用笔名。
6 o+ H5 X% g' f) a7 @7 I【发至】发到。至,到。例:此件发至县团级。4 d; S6 p& S0 ]* p2 T0 ] X
【申】表示“申示”、“说明”的意思。
2 c+ Y) {5 n# ]+ \5 N: t& f【重申】再一次申述。例:现在加以重申和强调,目的是为了把这个方针进一步明确起来。3 P6 N% L. O* _' ]8 ^8 d) k2 O9 U
【申述】详细说明。例:这就有必要将事情的前因后果作如下申述。
. Q) |6 R2 H3 m" q; L P【申明】郑重说明。例:我方申明立场,提出主张,坚持以和平谈判解决国际争端。
% q* @$ Q9 f0 |/ X, z9 m- T+ F【申诉】说明或提出自己的意见。用于国家工作人员和党、政、团体成员对所受处分不服时,向原机关或上级机关表示自己意见的一种举动。例:党员有权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请求、申诉和控告,并要求有关组织给予负责的答复。6 W0 D/ F7 _! W! u% z
【申请】申明理由,提出请求。敬辞,用于希望上级或有关部门给予解决或批准某种事宜。例:他积极要求进步,并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 u7 M/ \* y d9 w/ N0 q【申报】说明、报告。常指以书面向上级机关或业务主管部门报告。例:必须按照规定的纳税申报时间办理纳税申报。
5 H" b6 R( w& ^8 [【出台】计划、方案、办法、制度等正式定稿,公之于众。例:企业改制方案经全厂职工反复讨论后将认真修改,然后正式出台。, n2 c7 h/ ?/ O
【示】指出,表示出来。
1 n* e; ]7 r' _8 }1 D. m J【核示】审核批示。多用于有关经济方面请示的结尾用语。例:“……以上电视转播塔共需投资4200万元,可否,请核示。”
* @* S/ K# @. B! j【示范】做出了某种可供人们学习的典范。例:“林王庄走集体富裕道路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示范的作用。" L/ E8 k. j6 c; B6 V
【示意】用某种比较含蓄的语言或动作以表达某种意思。; b' _& u4 q, S6 W
【令】“命令”、“使”的意思。
: p6 [4 l& M3 M; O# a% T& S【三令五申】再三地命令和告诫。多用于批评某种错误倾向的通知、通报写作中,属强调语气。例:“……但是必须看到,最近以来,在各级党政机关中,一些中央曾三令五申加以制止的不正之风不但没有完全刹住,而且在新形势下又有所发展……”
3 A! K+ l: {+ p, F2 B _: W p【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例:在当前这种特殊的形势下,各级党政机关必须做到“令行禁止”,不可自行其是、自作主张。
/ F+ {& ~4 x. `& H. j【本】“自己”“现今”“按照”等意思。
) T. {# l `$ Q6 v4 w% `【本单位】公文中的称谓用语。如“本厂”“本局”“本校”等。
# i& |' V- X: I/ \8 {$ ^【本本】书本。例:本本主义是脱离实际的
3 j ?- h. M+ v5 j9 d7 C【本职】自己所担负的职务。/ R! S, L5 M8 s5 W/ F5 _: i% J
【议】包括“意见”、“商议”的意思。: b+ q8 i: P: Q) W" A+ g( D( K
【议程】会议进行的程序。例:本次会议的议程有七项……: j: q. H4 L& M1 j; D6 P2 k) Q
【议题】会议研究的主要题目。写作“会议纪要”,应在开头处写明议题。
% t6 b5 j' ]! s# U3 m w【议决】会议对议案经讨论后所作出的决定。" D) a2 S1 S [( ]. m2 ]! |6 {: N
【议事】商议公事。例: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列人各级党委的议事日程。
. K5 {9 n) }9 k9 {" k5 n8 H* P0 T0 j【行】表示“做”“走”“可以”“进行某项活动”等意思。, z4 g: Y+ Z% x9 n
【施行】付诸实施,执行。多用于法规性文件“附则”的末尾,与时间结合用以表明文件的时效。例: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多用于发布令的结尾,例:《物业管理条例》已经2003年5月28日国务院第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2 ~- h0 K% B0 R4 n; Q
【可行】可以、同意。多用于批示文件,表示同意。例:该文所提意见可行,准予办理。还多用于请示的末尾,期请上级准行。例:“是否可行,请批示”、“以上如认为可行,请批转有关单位办理”。
9 Z8 h, p7 I- a s1 ~' E# z- ]【暂行】暂时实行。例:《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贪污受贿行政处分暂行规定》、《临时身份证管理暂行规定》。& n' X& k! x- p" f" Z7 a) L9 n
【试行】试验推行。例:此项办法可先在小范围内做此试行,待摸索总结经验成熟后再普遍推行之。亦用于一些试行的法规性文件。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2003年12月31日)。
) R8 ]1 m2 u: m0 Y【执行】实施;实行;强制履行。例:本协议已经省委领导审查同意,由经办部门执行。
& _; T9 I* r6 {& C* L; x/ s6 d【照此执行】按照此文件实行。例:现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3 L' t, k' \8 L6 J【贯彻执行】彻底地实现或体现某种意图、精神并予实行。例:“现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a& {3 n" H4 r) Y9 m# Z【遵照执行】遵守按照实行。例:现将《国家公务员职务升降暂行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0 q3 s5 ^* \! c) c, Z/ o【参照执行】参考、按照执行。例:现将金融工委组织党员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几点做法转发给你们,望参照执行。
7 r9 x7 B9 ?( F$ O A, o5 F, c# M【研究执行】研究实行。例:现转发给你们,望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研究执行。
1 }. Y* J: V6 v# s- t. w9 ]【再行】又一次进行某项活动。例:现在通过这一决议的时机已经成熟,不宜再行延迟。
& I1 W W \3 n( { l+ O【另行】另外进行。例:具体实施意见将另行公布。
; V4 h! Z" @/ t; K* |! U2 Z【现行】现在施行的或现在有效的,多指政策、法令、规章制度和措施等。例:这项改革完全符合我国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现行经济政策。/ h; h8 r; W, G% f6 N5 n$ `3 [/ K. T& @- b
【履行】实践(自己承诺的或应该做的事)。例:保证单位是保证当事人一方履行合同的关系人。# c4 a: Y) o0 w+ g1 T. l
【实行】用行动来实现(纲领、政策、计划等)。例: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
0 u5 j& t1 z! C4 C【自行】自己(做)。例:凡属本部门、本地区职权范围内的事情,一律自行解决。* W" G5 u P# V* `- d
【行将】即将,将要。例:会议行将举行,要继续抓紧做好准备工作。
9 L+ X- p) x5 F; e# ^# K【有】“与无相反”的意思。
" D1 {, u: D5 C, x【有令不行】比喻不听从上级的正确指挥。
. G, L$ f) x, [$ V4 X" A5 q【有禁不止】比喻对上级要求不准办的事照常去办。
0 M7 @- N1 Z h- U4 l! O/ }【有条不紊】有条理,有次序,不杂乱。6 j3 |+ m" V! O( T V- B
【动】公文中多用此来表示“改变”、“使用”或“动不动”的意思。3 f; w/ t3 c0 j* w
【动议】会议中临时提出的想法。例:会议快要结束了,山东的同志们又提出了新的动议。5 V+ k+ i; n/ ]. x
【动辄】动不动就。例:动辄训人。
- L4 D# R. m' U" ]% F8 A2 c- b【决】决定。
" F4 P( [; ^8 L【决策】对问题的解决作出决定。例:决策是领导工作最本质的东西,没有决策就等于没有管理。
) u% P7 w7 X# c2 T( R8 C【决断】拿主意;出办法;决定事情。例:遇到问题,要及时决断,不可拖延。
8 |/ ^( _9 ~/ C* j( S$ E p【决算】根据财务预算执行情况而作出的年度会计结算。
# n- m8 ?- W. g x( z5 o【名】名字;名称;名声。
. x3 }1 s. `. T$ {7 X2 e【名不副实】有名无实。例:刚刚唱上两首歌,就被捧成这个“星”,那个“家”,这是名不副实的。
& ^# K4 X( l8 I. C+ P【名称】事物的名字。例:公文中使川名称要注意规范化。
& e) W$ g4 B% v; G3 ]8 t【收讫】收完,收清。讫,是终了、完毕的意思。“收讫”两个字常刻成印章。如“现金收讫”、“转账收讫”等财务专用章,加盖在**或其他单据上,这种印章具有法律效力。例:这笔货款已经收讫,请财务科结账。有时也用于签批的文件上。 H; j& ~/ f- X* h- Y& s+ o( P; n
【务】“务必”、“任务”等意思。% D/ s! J0 v! o, h/ F
【务必】必须,一定。主要用于下行文,属指令性用语。例:务必认真贯彻执行,务必参加会议。
' ?0 R# ?" M L; m【务期】一定要。主要用于下行文。例:对“331工程”,望在工程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团结奋战,务期必成。& ^& a- T% s( ^8 F I. t
【务求】必须求。与“务期”、“务必”的用法基本相同。例:务求早日使产品冲向国际大市场。
: l( l& M$ o3 h- \6 @- n【务虚】在公务活动中,主要是指进行某项工作之前,为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从思想、政策上进行研究讨论,它与“务实”相对。( U# g8 G$ b3 K8 G! | S1 ~) s) L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