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文(公务文书,主要指行政公文和机关事务文书)是一种运用于行政和事务工作的实用文体,它虽然不是纯粹论述观点的议论文,但与议论文一样,也要依靠逻辑思维完成其写作的全过程,使文章有着严密的逻辑性。这种逻辑性,不同于议论文在论理层面的严密的逻辑推理,而是表现在文章的写作思路和内容板块的结构上。具体而言,公文写作的逻辑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n; ~$ f9 v/ H
8 a( t% Q5 T8 G0 y, t
一、主旨确立中的逻辑思维* w! H# g" d; S3 w( Y0 y* L
: E/ f2 l/ Y, k y$ ]
在公文写作中,一篇公文的主旨确立,其实是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分类,深入研究--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概括才能提炼出来。 公文要形成正确的、新颖的、有价值的观点,不能靠主观杜撰,而是要建立在材料的基础上。这种从材料中获得主旨的抽象、概括过程,就是一种严密的逻辑思维过程。只有运用这种抽象、概括能力的逻辑思维,作者能够面对杂乱的材料理出头绪,梳成辫子,找到鲜明的主旨,写出规范的公文来。* K9 ?3 Y) S+ V; k# K; t
公文主旨的确立一般依靠两种方法:
6 b8 {) m; P" |2 l6 D. t$ q6 B, k8 c* a
1、归纳法。所谓归纳法是是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式,根据事物的相同点抽象出事物本质特征的方式。比如许多工作通知、意见等行政公文的制作,就是领导和写作者根据现实出现的共同性的问题,及时予以归纳作出的指导性的意见。比如某省政府办公厅从某县的情况报告中了解到了某县严重的伤寒疫情,又从其它几个县的情况报告中发现,当年春季又出现了痢疾、腹泻、病毒性肝炎等多种疾病。秘书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发现这几个县有一个共同的地域特点--都是同一条江流域的城市,省政府马上调动卫生防疫部门对江水的水质进行检验,发现导致诸多疾病流行的共同原因是“水污染”。零散的问题一下子集中了,复杂的问题一下子变得简单了,于是从中提炼出“紧急动员全社会力量,突击治理水污染”的紧急通知主旨。这份通知主旨的确立,充分说明了归纳法的作用。
( r" i, S1 [& x) D, y Z" w9 F6 g% m
2、演绎法。所谓演绎法,是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式,它依靠抽象思维的方式,舍弃具体表象,抽取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演绎法的运作方式是“三段式”,即“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的推导方式。
, J, ]1 ~. j6 E2 I7 n! s3 _这种演绎法的逻辑推理方式,多用于通报的“分析评议”和简报的“评论性按语”写作中。这两部分内容的写作,都要求运用抽象思维的方式,分析出事物(问题)的本质特征,写出切中要害、见解精辟、态度鲜明的话语。' `& J' y; e( W
比如一篇《关于汪××滥用**品造成医疗事故的通报》,针对乡卫生院医生滥用杜冷丁造成医疗事故的现象,作者在分析评议中写道——
: X: S+ j, y6 `7 r- u6 ^+ v" v' y1 f; A& k
急性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诊断并不困难。区卫生院汪 ×× 工作马虎、处理草率,在没有明确诊断以前,滥用麻醉剂度冷丁,掩盖了临床症状,延误了治疗时间,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医疗事故。这种对人民生命财产极不负责的做法是十分错误的。
@; w0 F/ u$ t1 X: L/ K4 o" S" y7 O2 N* V( {$ d
这段文字,就是运用演绎法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其“性质”的界定是“工作马虎”、“处理草率”;对其危害性的定论是“滥用麻醉剂度冷丁,掩盖了临床症状,延误了治疗时间,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医疗事故。”而表态是“这种对人民生命财产极不负责的做法是十分错误的。”三个行为动词“掩盖了”、“延误了”、“造成了”斩钉截铁,显现了一针见血的逻辑力量。3 \: u# y' E5 R# q; {' z3 T0 p
# [' y% ^- W3 E7 _& G; F- n+ ^- f 又如一份《××县支行支农扶贫扶到了点子上》的简报,表彰××县支行的典型经验:“没有投资一分钱,而使扶贫对象的落后面貌大改观”,其按语写道--1 u) }/ z1 p; @5 ~0 y
% @4 Y2 y' r/ G, Y* p 建设银行搞扶贫,安排贷款支持是一个方面,还有很重要的一条是要利用建行的业务特长和联系面广、信息灵通的特点,积极为贫困地区的企业提供多种咨询服务。××县支行没有投资一分钱,而使贫困地区工农业生产扭亏为盈的经验告诉我们,那种认为银行扶贫只靠贷款,离开贷款扶贫工作就不能开展的认识是片面的。希望各行认真学习××县支行的经验,在安排贷款支持的同时,注意加强对贫困地区的调查研究,结合建行业务特点,做好综合服务工作,把我行扶贫工作搞得更好一些。6 [( w- ?; [ X, d5 M% y& m& V- s1 f u
这段文字,鲜明地表达了银行领导的创新思维--银行扶贫不能只局限于“钱”,而应当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长和特点,积极为贫困地区的企业提供多种服务,开拓新路子。这样的观点(主旨)就是依靠“演绎法”的抽象思维提炼出来的。
0 P" L* @- a2 @由此可见,运用归纳法、演绎法揭示事物本质特征的这种逻辑思维能力,对公文写作形成精辟鲜明的的观点,是公文写作成败的关键。
4 b* i9 e o. y* [) R7 W' c g+ o5 z
" `' l3 W1 o% z, R7 A' u 二、写作思路的逻辑性) @) b9 H! o. |# t
: L, y2 V5 @+ o9 E2 ^
在公文(议论文亦然)的写作思路中,有一个“类”、“因”、“果”、“法”的写作思路,“类”即是“性质、类别”,它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具体而言,在内容上体现为情况、现状、问题;“因”即是“原因”,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在内容上体现为原因、做法;“果”即是“结果”、“效能”,回答“怎么样”的问题,在内容上体现为成绩、收获;“法”即是“方法”、“途径”,回答“怎么办”的问题,在内容上体现为措施、办法、要求等。
- O' w2 o: R, V: u& ?# i
Q% q' a% }9 y R' E% C1 ? 这种“类”、“因”、“果”、“法”的思路方向,把文章逻辑结构划分为四个逻辑单元,每一逻辑单元解决解决一个问题,它们分别是“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怎么办”。在公文的内容结构中,一般都要正面回答这四个逻辑问题。当然,不同的公文,有不同的内容要求,其具体的结构有有所侧重。悉心分析可以发现,在公文的写作中,一般有这么几种组合方式--
3 D9 |0 K; m; `
0 b) W' S5 l5 f }: R 1、“果-因”(或“果-因”)关系组合
$ U7 j" ^; q6 |6 a
0 |5 a8 z8 ?# p' s$ j# w1 F 果因(或“果-因”)关系结构的逻辑体现,旨在表现的文章内容是一种“果因”(或“因果”)的逻辑形式--即前一部分是叙述结果,后一部分是叙述原因。(或前一部分是叙述原因,后一部分是叙述结果)。这样的结构形式多用于总结、工作报告、工作研究。具体而言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 k' \2 W- @- S/ G& R
- x* n# Q* P! ^" h9 j$ P
一种是在文章的内容布局上,前一部分是叙述“果”,后一部分是阐述“因”,这在工作总结的写作中最为常见。即是前一部分叙述成绩、成果,后一部分文阐述自己的做法,文章呈现鲜明的两大板块。比如一份某学院保卫部门撰写的《实行“五个一”,创造安定的校园环境》的工作总结,前一部分叙述一年来的工作效果,后一部分阐述自己的具体做法,其结构段落是--
" [% Y0 Z3 n- J [" H& K. h" T: E1 o一、有一个共识,做到思想落实
* i: F8 A3 u& d/ U1 |二、有一个班子,做到领导落实$ r) I; e8 {( w$ n% v
三、有一支队伍,做到组织落实0 n# [4 M$ b0 l4 a8 I% c6 ^# w: Y
四、有一定制度,做到责任落实
5 }+ P; D# U {; _5 v, L n五、有一定投入,做到经费落实% \/ L/ M; m4 g
! h; ^1 }4 a( U, F! ]* b. k 一种是在文章的内容布局上,将“因”和“果”结合在一起写,即是将“做法”和“效果”结合在一起写。比如一篇《五个强化提升威海城管水平》的工作总结,文章分为五个段落--) v; c. ?5 u, o F
强化规划设计编制,制定了城市管理的科学依据。8 u. B3 w$ d0 {1 ~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城市管理的有力支撑。- a4 S. ^. Q: T" i
强化环境综合整治,奠定了城市管理的坚实基础。
3 L3 V6 u# A/ V+ F. D5 h& `0 e强化村居民宅整治,拓展了城市管理的内涵。
% g( c( H* k! k8 N8 p7 r8 V强化建设领域改革,增添了城市管理的活力。
; i& c. ~3 v j6 f7 a" C
5 C2 Q6 k1 ]' R1 L' f* _* S 从文章的五段首句(中心词)可以清晰看出,前半句是说“因”,后半句是说“果”,而其内容也是这样写的,从中体现出一种鲜明的逻辑关系。
, ]7 }. J1 N) ]4 H 2、“因-法”或“类-法”关系组合+ q& \& z* R: R6 T& R
( n* S6 q' c7 C1 Y8 r
“因-法”(或“类-法”)关系组合,多见于通知、通告、公告、决定、意见等文体写作中。这种组合公文一般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说“因”--事情的原因或状况。本文由老秘网推荐,第二部分说“法”--解决或处理的问题的办法。比如《国务院关于加强春季灭鼠工作的通知》第一部分--* [0 W& A9 u) D4 I) {8 z: q
3 U/ F0 X* t4 j+ |3 ~. N
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鼠害严重,不仅使农牧业、林业、食品业遭受很大损失,而且传播疾病,影响人民身体健康。对此,各级人民政府绝不能熟视无睹,听任不管。国务院要求,全国城乡要结合开展春季灭鼠活动和春季爱国卫生运动,发动群众,进行一次至多次突击性的灭鼠活动。
0 l9 }5 C+ @/ f. e) ]+ K$ l7 g- b5 v9 e5 x7 @; s% O! ]
第一部分把原因说明的很清楚。第二部分就是“法”的内容,从四个方面强调--
' o; z$ k- t9 D4 v. e" P; f+ A9 g一、抓紧时机,立即部署。
% D$ |7 V% M$ z: T: Z$ u/ n二、广泛宣传,发动群众。0 H" V) c5 F0 ?# ~' a! O( S
三、各部门、各单位要紧密配合、协同作战。6 b- c! ~4 V' \
四、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事故。: u/ T) G! g' ^2 `/ z, x/ X) ^
: z# K5 U! u. b( P$ H 3、“类-因-法”关系组合/ B) f/ d4 U& w A! v D
$ `+ c3 O3 o& M6 w! ?( K* o “类-因-法”关系组合方式,多见于调查报告的写作中。这种“三段式”的内容结构,第一段说“类”--“是什么”的现状、情况;第二段说“因”--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第三段说“法”--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是什么。比如调查报告《决不能让敦煌成为第二个“楼兰”》的三段内容:
! `# [0 d, P" p% @# s
7 G5 E4 o' x2 Z) _& c7 G$ ?8 i, n9 [- O- u% r, c$ H7 g( K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公文逻辑思维体现的逻辑性,虽然不像纯粹的议论文那样依靠严密的逻辑推理,但因为它的文章板块构成的逻辑关系,也必然形成一种条理清晰、次序得当的逻辑结构,体现一种逻辑力量。所以,作为一个公文的写作者,要提高自己的抽象、概括能力,在公文的写作中,贯彻清晰的逻辑思维,使文章呈现一种明晰的逻辑链条,把公文写得更加准确规范些。作者:潘大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