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从读史中汲取从政智慧

[复制链接]
老猫 发表于 2011-12-12 08: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众筹计划,点击了解详情
 
  所谓“从政”,指参与政治事务,一般指做官。出自《左传 定公元年》:“子家氏未有后,季孙愿与子从政。”中国是个有着非常深厚官本位文化的国度,如何做官则是大量典籍贯穿始终的内容。通过读史从历史典籍中参悟从政的道理,借古鉴今。我在传统文献中,从《论语》、《老子》、《易经》等经典文库中,读到了很多为政的理念和做法,既有为人处世的智慧,又有经世致用的哲理,启迪无疑是多方面的。历史是不断进步的,客观世界是不断运动的,但历史往往是不断反复的。先人们凝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智慧,今天依然大有其用。; o4 q4 p4 m. n9 Z8 N+ W) V
    从政的四重境界    ; W/ Z" s& ]" W$ B. X* F
    从政,如何才叫好,达到如何的状态才完美,效果要怎样才行,《道德经》17章说:“大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这几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作为统治者(如国君),最高的境界是黎民百姓知道你的存在,了解你的执政理念,但感受不到你对他无休止的“骚扰”;其次是统治者亲力亲为,得到老百姓的亲近和赞誉;第三是百姓畏惧统治者的权威;最坏的状况是人民对统治者的轻蔑。正是由于统治者不足信,所以老百姓心中没有你。3 o( e3 p, C9 g
    虽然是几句简单的话,对从政者(乃至大企业)而言却似乎很有教益。多数情况下,从政最高的境界就是统治者本身的“无为而治”。很多事情搞糟的原因往往就是因为统治者考虑的是自身利益或者根本不了解下情而瞎折腾,“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说的都是无为而治的理想状态,是我们祖先描绘的理想国。如果一个社会能够做到自组织和谐运转和自我管理,领导人能够无为而治,这不就是我们在孜孜以求的健康、持久、和谐的社会吗?
+ ^6 I8 ?% ?' M! s    从政的五个美德    + x5 V5 {  i! U9 M+ r: M
    《论语题尧曰》篇,孔子弟子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q8 Z! C9 k! r6 ~5 o9 K; H
    孔子所说的第一美“惠而不费”,是要给老百姓以实惠,但又不过多花费。为政者要多为老百姓做一些实际的有意义的事,不要劳民伤财。古代孔子的政绩观与共产党的政绩观在这点上完全相同。“劳而不怨”是第二美,意思是役使百姓而又不让他们产生怨恨。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俯下身子了解民情社情,去做老百姓真正想做的事情。第三美“欲而不贪”,意指虽有欲望但不贪婪,孔子并把这种美德具体化为“欲仁而得仁”。共产党的干部也有七情六欲,但决不可转化为贪欲,动用公权为私利。第四美“泰而不骄”与第五美“威而不猛”,是就领导者的政治道德修养而言的,意思是要雍容大方却不骄傲自大,有威严却不凶猛。这二美在今天看来还具现实性。今天的部分领导干部往往具有双重的政治人格:对上奴颜婢膝、曲意逢迎,对下傲慢无礼、颐指气使。干部严重脱离群众,何来好的党风?
! h9 L2 m4 ^/ v    孔子的从政“五德”,本来是党员领导干部从政最基本的官德,但今天,好像是越基本,却越办不到了。
. }8 s9 u. K% \6 j    对从政“以德为先”的两重解读    . O/ w; ~/ `9 V: R
    从政德为先。德者,一是旗帜。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领导者的品质,就是“人中北斗”,不但引领方向,而且聚集斗志和气势。德者,二是榜样。德之核心是正。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鱘子路第十三》)。一个“正”字阐述了做官的全部真谛。正人先正己。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首先要处处事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今天的事实也表明,“一把手”的领导作风和思想品质对一支队伍的示范和影响最大。
5 E: ^9 m1 s3 p3 q4 e6 F    从政的“坦言”与“慎言”
/ \4 _. U- E2 W0 K1 |. o    中国古代的从政智慧,既有“直言”之说,也有“慎言”之讲。3 |( \# Q6 a9 F1 R+ \! E0 G
    为政者要敢于说真话,既要善于表观点、有主张,又要敢于位居高位而承认自身之不足。论语说:“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陈,就是摆兵布阵。我在学习这段话的时候,很是疑惑,难道孔子也有不会的东西吗?以孔子的好学,军旅的事会学不会吗?仔细研读之后发现,孔子教给我们的是一个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老实做人,不受名利所困。) V8 j3 ^+ @5 l. B+ _
    但孔子又告诫我们,做官要慎言寡悔。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这段话用在今天,我们的理解是:普通民众率性而为问题不大,要想当官则必须谨言慎行,约束自己。但是,很多人理解为明哲保身,那就不应该是一个党员领导干部的从政哲学了。
8 S$ n, [6 d2 E0 _    读书人如何从政    / g4 X) Z  w) l
    俗话说,“百无一用是书生”,“秀才造反十年不成”。但常理又说,不读书不成器。那么,读书与从政之间是一个什么关系呢?
; D4 r+ f/ v0 t/ B6 `" r1 w1 O8 H    从政需要知识。《左传 襄公三十一年》说“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意思是说,只听说过经过学习以后才可以进入仕途做官的,没有听说过用进入仕途来学习的。这句话说明从政做官者必须接受教育,要有渊博的知识。“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如学”(《荀子鴠大略》),学者不见得去做官,而做官者一定要去学习。没有知识,从政就是盲从。战争年代靠打仗,和平年代靠建设。前者需要的是实战经验,后者需要的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学习是从政的基础,社会越发达,就越需要有知识的官员。
2 [$ s7 B& x, @9 o. W    从政是知识分子报国安邦的重要平台。有了知识的积累和储备就要释放知识的能量。孔子一生都在寻求报国图志的舞台,我们今天有这么好的施展才华的机会和舞台,更要好好把握住,全心全意地将自己的才能展示出来,实现人生价值。
. ]* f/ K  Z1 W8 |9 C. y7 w    但从政不同于从学。古人讲“立德、立功、立言”,此为“三不朽”。学者从政往往还停留在“立言”,殊不知,学者从政更需要建立政绩,率先垂范,勇挑担子,敢于献身,不做孤芳自赏的读书人。从政需要吃苦、吃亏、吃气。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领导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善于吃亏,孜孜不倦,才会在群众中树立威信和形象。读书人从政,展现在群众面前如果是一个弱不禁风的书生,不敢吃苦,更不愿吃亏,哪会让群众信服?
( k) f1 c5 {' ~! ]& i; o    中华民族浩浩荡荡五千年文明,传到今天,我们承载了历史,又肩负着传承,深感自豪与责任。今天的我们,无论从政的目的还是面对的环境、任务都已经完全不同于古代,如何将国家、民族的千秋大业与社稷民生经营好、维系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作者:崔凤军 来源:学习时报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中国第一秘书 发表于 2012-1-28 10:4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要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及亲和力,让一些人自觉的围绕着你。
( k% M7 V, l8 {5 f7 R/ ]) f" X2 @
同职级的人,拆你台的可能性最大。
) B) @4 G, Y1 b" X( p9 J; C1 a% N' r- L
永远不要试图与同一职级的人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
5 x& c# G; O. o0 m6 `9 r
+ a  J: ^: [/ ~- x) j6 X. c在人前要经常表扬其他人,即使你看他不顺眼。
! ?$ k4 r& T+ I8 X( i8 G6 O; }( ~8 w4 o; ]. K2 A
领导话必须认真聆听,全力落实,保证完成。" M8 ^1 k0 u5 b* x& T( Y& A
3 d4 k" l: I+ r7 d
领导只看结果,不看过程。
1 M8 X" D8 P" H, [. ^
7 A9 l# K% J/ Y/ e9 w切记,个人取得成绩,永远是领导有方的结果。
# B0 g4 c9 J; ]4 W; e! `) j$ F" b: `! W! H
在领导面前不要耍小聪明,领导也是从伙计走过来的。8 r; s' h0 R* C( F% y
2 h- }! J8 M6 l0 b
对村干部,不要称兄道弟,那会降低你的威信。& x" q6 h0 H- R& Z
2 _% u. C. U1 g" X3 i8 e# C, n
对村干部要尊重,让他树立自己独立的价值观念。
6 c3 z- K5 I( j! X8 u- v
1 {& D% G2 q' P+ ^) f- m群众是我们的父母,对他们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就行了。
5 s6 p; Q8 n# c2 M- 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7关注

490粉丝

4182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