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k P0 v% `' s) A
一、根据“给定材料”,概括说明人口普查要掌握我国人口哪些方面的基本信息?并分析指出,掌握这些信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20分)
3 e8 P/ W2 ]: l/ a) e4 i$ ?( O! @
要求:准确、全面,不超过400字。
5 X* H) i5 y- [' ]- Q' s, T- Z5 R解析:此题目属于概括题。根据给定资料1~4就可以将此题解出。考生在审题的时候需要能够审清题目的字眼“我国人口哪些方面的基本信息”以及“这些信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前者需要考生能概括出我国人口基本信息的主要内容,后者需要考生指出掌握这些信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 {+ t7 F/ A9 {8 D, W- A6 n# d
参考答案:
! h4 p" L1 B' b: U人口普查的基本信息:
% r) \! b! h/ {8 y( j
①居民住房的建筑面积和房间数、住房空置情况以及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住房待售率等住房基本信息。
/ m c- f& _; c& Y% x3 {3 A②人口密度、人口素质以及人口结构情况。
) q# D0 u3 |1 |$ X9 k③户口整顿:对来历不明以及失踪、被拐的儿童和妇女的情况进行调查摸底。
1 O& k7 k2 y V9 a8 p5 z8 t/ s④对一人多户、有户无人等人口虚假情况以及人口增减等变动情况进行排查。
, ~4 {6 b! u! J( Z⑤统计全国新生儿的性别比情况。
. L) P, l, T, s
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9 x$ p+ _, V$ K3 b5 T' B1 {2 L) k
①客观摸清人口信息,可以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9 a o" H y: Y( y' e& q" ^②对政府合理分配住房、教育、交通等公共资源、提高城市的发展和管理水平,以及探索新的乡镇管理模式提供数据依据。
0 C) G5 p1 a7 T6 P4 g③摸清人口结构失衡的现状及原因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i- r D+ L, h+ @: o8 H④进行户口整顿有利于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及时了解人口状况和性别比失衡状况有利于国家及时调整人口战略、维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 e" R5 k: ^2 p; E% j1 X
⑤有利于摸清人口增长的原因、后果以及其对社会、经济、教育卫生、生态环境的影响。(396字)
i/ _+ J5 q. ^9 ^# s7 K1 ]0 K+ s二、“给定资料5”提到了某市在人口普查工作中遇到了主要问题。假定你是一名普查员。请你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15分)
# h0 [9 F- i2 d, D5 u要求:问题明确;措施得当,具有针对性;分条作答;不超过300字。
5 q8 Z- h% M* N9 }! I& ~! N
解析:该题是一道典型的概括问题加对策的组合,根据题干要求,答题要点包括问题和对策两个方面。该题带有一定迷惑性,单从题干本身看,容易认为只需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以为是单一对策题。但是在题目具体要求中明确指出了“问题明确;措施得当”,因此需要兼顾“问题”与“措施”,而从“给定资料5”来看,问题与措施的相关性极强,且题干要求措施要“具有针对性”,因此建议采取“问题——相应措施”的答题方式。另题干明确要求“分条作答”,不同于以往考试要求的“有条理”或“层次分明”,要求更加具体,操作性更强,需注意。
8 L# k2 G5 z6 u8 s6 N. S* n0 g
参考答案:
P6 {$ N- Z( p" ~/ r% X. S针对该市在人口普查工作中的问题,相应解决举措如下:
8 F' \* Q4 J$ a; \7 s第一,针对民众担心个人信息及泄露而产生的信任危机问题,加强与民众沟通,公开张贴普查员照片,制定《保密承诺书》,并在入户时与普查对象现场签订,留下监督举报电话,确保普查对象的个人隐私不被泄露,增进民众信任感;
6 V- T9 Q f/ J; L5 I! y
第二,针对同城多处购房及多城购房而导致的“人户分离”问题,采取分类别普查的方式,引导自住户准备好自家证件并直接登记,要求租住户提供房东的相关信息或联系方式;
, H1 Z b E, p* H5 ^+ w ^1 |
第三,针对由于民众不配合而导致的入户登记难的问题,加强对民众的宣传动员,通过在居住区入口摆设展台,悬挂横幅,给居民发放公开信等形式,对入户登记问题做详细的介绍,引导民众支持、配合入户登记工作。
. Y3 t: g( Q( J: Q
三、假定你是某街道办事处的一名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6-8,拟写一份《《某街道办事处关于改进老年人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25分)
! T) l( s: M, U, v& ?! H" z1 U要求:文字简明,分条撰写,有指导性与可行性;不超过400字。
1 |) l% p! g7 s0 j* D/ n- Q/ v题目解析:这是一道公文写作题目,考生要提出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必须明确我们当前老年人面对的问题,同时要阐发推进养老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行可落实的有指导性的意见,所以该题应该分成以下三部分作答,最后总结升华。另外,考生要注意公文的基本格式。同时还要注意,答题的要点都在材料之中,只是根据我们所需要的层次进行排列梳理。
$ \3 ?8 |# x J) P6 _
参考答案:
8 ~* J/ l& _3 E8 o( ]
《某街道办事处关于改进老年人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 ?4 S+ }* w) M$ `基本情况:
! O: m5 X9 k+ q. r0 w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引发了退休年龄,养老保障,人口政策、抚养等问题。
3 R5 _& M. c2 `& Q _
子女未能充分承担赡养老人的责任问题;
6 ?; p, ]: D1 ]- b- _6 \, q5 y老年人医疗费用过大,子女无法承担的问题;
# I1 C z, w- v( f. |$ H5 D老年人以及子女在养老模式观念上存在误区;
4 B2 i1 a% p# W5 q, i7 Q
意义;
: E( c2 }9 |( t$ ?8 x# B3 }" @3 W有利于提高老年人寿命,关键是提高健康寿命的意义重大。
! f% ?/ Y# t# L @; S0 A解决老年人赡养的社会矛盾和费用意义重大。
- ?2 {; _$ {! ~: |, y7 |解决子女与老年人的关系,维护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意义重大。
2 s, F, T; [8 e- r/ R. Q1 w对策部分:
3 d- x+ e* T9 [; N
社区要建立老年人法律援助中心,解决老年人面对的法律问题。
0 [+ Z4 y, p+ n. R
加大对护理工作的培训,保证老年人能得到专业及时有效地护理。
+ p8 R8 p; f. y+ P子女不但要满足老年人的物质追求,关键是尽可能满足老年人的精神追求。
6 T$ l7 R+ I8 _( e# l& D$ a- M4 X4 ^
老年人自身要培养兴趣爱好,适应角色的转变。
4 }6 u& K* ^; ]3 \. R转变养老观念,要把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和社会养老模式结合起来,加大投入。
; Z; M# r5 g- p n* J& n加大投入,集中个人、家庭、社区、社会的合力,为老年人提供相关服务。
i7 M$ }+ D" r) u
最后呼吁全社会合力解决我国的养老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 A5 |! @1 i3 Y- T8 s四、结合“给定资料”,以“家底”为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40分)
g! Z4 p* @. _: n3 g2 x" ~# o
要求:(1)中心明确,联系实际恰当,内容充实;
" c1 I2 j$ I) A# r0 X' l& \& r) x
(2)语言通顺,条理清楚,结构完整;
6 e* g2 L! G- P
(3)不少于800字。
3 _/ y+ `/ }5 F# C题目解析:
) i, Q' X2 S X' D- S& F7 e
本次联考题目是一个命题作文,注意题目要求以“家底”为“题”,不是以“家底”为“话题”。这种以直接命题的方式考察写作能力的方式在申论近年考试当中虽有但并不常见。考生只要把“家底”作为题目写上就可以了。论点可以放在第一段中写出。
1 A8 K3 M- U! P" s1 I0 J/ l文章按照议论文写作基本逻辑“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展开即可。也就是说,在第一部分要破题说明“家底”是什么意思,在第二部分说明为什么要摸清“家底”,第三部分要说明怎么办:如何摸家底和如何打家底——这是有递进关系的两部分。如果只写出了如何摸家底,有就事论事的倾向,失之于浅;写出如何打家底这部分,则可以提升文章的论述深刻性和力量。于是我们发现,这部分的写出在内容上成为区分考生的分水岭。
" v( e) Q$ L& F参考要点:
6 k. H, `' w. u+ V, v. R4 t
家底
8 e* w! m4 A1 d( s
第一部分:“家底”是什么意思?
$ Y2 [3 y4 X& `, R y4 ~$ l. {
1、从来料中看,所谓“家底”就是指,人口数量、人口比例和人口结构等。
. |. @$ F2 O0 Q( s: _; q- f2、论点可以围绕着如下来写:人口家底是构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建设和效果,人口普查,摸清家底,事关全局。
* I! }0 I5 j# t- n4 k
第二部分:为什么要摸清“家底”?
5 c! i4 g+ U2 C3 x9 X* Q4 { W这部分可以围绕材料一李克强讲话“人口普查是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依法普查、科学普查,客观摸清人口信息,全面把握基本国情,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依据”展开,具体论述可结合对申论考试第一题的理解展开,此处可参考第一题的要点内容。
6 Y, \( v! D3 ?/ y9 {
第三部分:怎么摸清家底+怎么打家底?
0 j& e. f1 ^; ?8 t E/ r在“怎么摸家底”这部分,可以参考第三题的做法加以深化和启发,谈谈如何做好人口普查工作;
# g! L) _$ }, v/ V9 g" x
在“怎么打家底”这部分,至少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 c/ q& h6 t1 `' d
一是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优生优育,控制人口数量、优化人口质量;进一步可以延展开人口教育素质、创新素质的提升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